查看原文
其他

先有名而后有实,还是先有实而后有名?

龙腾于渊 新思维新思考新境界 2024-06-20

正文开始于此


不久前,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台独分离主义分子游锡堃宣扬了这样一种谬论:1902年之前没有中华民族。他部分的原话如下:“在1902年之前没有中华民族。在1902年之前,譬如说,唐就是唐国,宋就是宋国。这个,清就是清国。以前都讲清国。他后来就是因为用中华民族所以后来就把它变成说这个清朝,什么朝。事实上它是,譬如说,元,它就是元国,明就是明国。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就是说,现在讲的就是说,中华文明,那个事实上是东亚文明。所以我们这个汉诗,唐诗宋词,这个都是东亚文明的一部分。”本人认为,他这短短几句讲的并不流利的话隐藏了三个谬论,各个都是在为台独分离主义政治目的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分裂为相互独立的国家。清代的中国人通常称呼自己的国家为“清国”或“大清国”,其他朝代时期也可能以自己朝代之名称呼自己的国家,但是请注意,古代的国家概念与近现代的国家概念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当今的国家概念则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主权国家政体。(请参考文章《台海两岸之间的实质关系究竟是什么?》)本人推断,游如此讲是为了割裂当今新中国与清朝之间的政权继承关系,以便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清朝对台拥有主权的权利。


第二,将中华文明包含在东亚文明之中虽然没什么不对的,但是在如此场合提出来实为企图削弱台湾民众对于中华文化以及中华身份的认同感;让台湾民众以看待东亚其他异族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中华文化,以达到文化台独的目的。更需要指出的是文明与国家不能画上等号,因为国家拥有主权概念,而文明却没有。本人以为游可能是在间接的讲,虽然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对台湾没有主权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第三便是本人想要重点讨论的,即游所谓的“1902年之前没有中华民族。” 此话由何而来啊?这是由于1902年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这个词汇。当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汇。他将“中华”这个古词与“民族”这个来源于日本的近现代词汇结合在一起。然而,按照游的讲法,“中华民族”这个词汇于1902年问世之前是不是就真的没有中华民族?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不是的。


在“太阳”一词尚未出现时,太阳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事物总是先实质的存在,而后人们才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起名,即先有实而后有名,而非相反。打个比方:太阳诞生于大约50亿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地球,没有地球生命,也就更没有人类(现在的智人与其他近人类猿类动物从演化出来到现在还不足2000万年)。没有人类就自然没有“太阳”这个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词汇。但是在“太阳”这个词汇还尚未出现的几十亿年间,太阳这颗恒星就真的不存在了吗?


“太阳”是一个我们人类称呼处在我们星系中,天上那颗肉眼可见最为耀眼的恒星的名字。更准确的讲“太阳”是中国人给它起的汉字名;其他的语族会以其他的语文给它起名。但是无论是哪个语文中的名字,都只是个名字而已。实质的太阳在这些名字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孔丘(孔子):“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当然了,太阳是一个自然结构而非社会结构,因此它比较好定义,也比较好理解。(请参考文章《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之分》以更为详细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而民族这个概念则存在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两种属性,因为民族既有血缘含义,也有文化含义。血缘便是一组相近的基因,即生物学中所谓的基因库,所以它是一个自然结构。而文化则既有自然结构(如行为、言谈举止、仪式),也有社会结构(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自古时的华夷之辨以来,华夏民族更多指的是文化而非血缘概念(孔子于《春秋》中写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所以中华民族更多为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比较不容易定义。即便是有了定义,不同人也对其会有不同程度的异议;对社会结构的定义往往拥有更多的争议性。就连1902年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梁启超当时也尚未给它完整的定义。中华民族的完整定义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经过梁启超、杨度、孙中山、蒋介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完善后才形成的。


1895年《马关条约》谈判现场


因为“中华民族”做为一个存在更多社会结构属性的概念,所以它有比较多的争议性,也自然能让人对其产生误解。正因如此,才给了类似于游锡堃这样的台独分离主义分子提出谬论的空间。本人认为他这样讲的意思就是台湾人不是中华民族;台湾在1902年时已不属于中国(台湾于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被割让予日本),所以当中华民族于那年“问世”时,便与台湾人的民族身份属性没有了关系。


克莱斯特尼


除了中华民族,做为社会结构的各种意识形态也是先有实而后有名。“民主”这个词汇诞生于公元前507年。据说那一年,古雅典政治家,平民派领袖克莱斯特尼创造了这个词汇(希腊文为δημοκρατία)。他也是将两个已有的词汇(“人民”或“普通民众”δῆμος以及“权力”、“力量”或“首位”κράτος)组合在一起才创造了“民主”,这个希腊语文中的新词汇。


部落会议也是一种民主机制


然而民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不是在公元前507年之前就不存在呢?当然不是。任何有着大伙儿一起商量而做出大家能够接受的决定的决策机制都可以被称之为广义的民主。这种机制在连文字都没有的原始部落中都常见,所以很难相信公元前507年之前的人类社会中不存在民主。本人将在未来的文章中详细讲解民主的起源,敬请期待。


通过以上所述,希望读者们能够明白名称与实质之间的区别,并且能够认识到事物总是先有实质,而后才有名称。其实名称本身也是一个社会结构;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同它的存在,而非它真实的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的事物,即自然结构,无论有没有名称都不影响它实质的存在。

正文结束于此


相关文章:

《美国人懂不懂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

《从美国官员对雪灾的回应解读社会契约论 》

《中国东北地域经济地位的起落 》

《敌人借人们对新中国工业化的不解行诬指》

《很多人一开始看不出来的新中国工业化》

论中美“新冷战”的真实性质与破解之道 》

《美国社会中的反科学现象》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两件事: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

《从农业与工业革命解释中日两国实力与国运的此消彼长》

《美国的发展为什么会饱和?》

《台海两岸之间的实质关系究竟是什么?》

《以中美两国拍摄《花木兰》电影的不同侧重点来诠释两国女权主义发展之差异》

《G20第二季度经济表现:发展工业才是硬道理》


更多原创好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请点击关注。

如果大家喜欢笔者的文章,可以点赞,转发到好友圈,或是打个赏支持一下。

谢谢读者们的支持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